2024年是体育教研部成果丰硕的一年。科研成果方面,出版多部著作,发表高质量期刊论文,成功申报并立项多项课题,获得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学术交流层面★★★,主办多场学术会议,举办众多体育学术讲座和午餐会,多人次参加学术会议★★。科研服务方面,协助办理财务报销★★★、科研用印盖章等事务,完成学科建设相关工作,进行横向课题管理★★★,并提供科研咨询答疑服务。
随后★★★,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刘卉副教授作了题为《如何从锻炼心理学角度完善你的心“晴”地图》的线上专家报告。分别从锻炼心理学、运动与心理健康和北京大学★★★“心晴★”地图初探三个部分进行分享。她强调,运动是提升心理健康的强有力方式★。规律的锻炼不仅能有效改善情绪★★、减轻抑郁和焦虑,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个人的自尊与自信,帮助塑造健全的人格。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教务长王博教授,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主任刘海元教授★★★,以及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刘卉副教授应邀出席本次盛会★★。体育教研部党委书记陈征微、主任钱俊伟及部分师生参加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对体育教研部2024年的科研工作进行了系统回顾★,通过专家报告★、专题报告和墙报交流等多种形式,分享专家观点和学术成果。开幕式由陈征微主持★★。
首先,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主任刘海元教授作了题为《强国建设背景下学校体育的使命与担当》的专家报告。他强调,在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学校体育肩负着培育具备强健体魄和健全人格的现代化人才的重任。面对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对健康不断增长的需求、教育强国建设对体育提出的更高目标、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学校体育需强化自身在教育强国指数中的指标建设,为提升体育强国指数贡献力量★★。同时,学校体育要推动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育★★、竞技体育、体育文化以及体育产业的全面发展★,并构建完善的国民健康教育体系,丰富健康知识理论,积极探索融合运动★★★、心理、健康的三位一体大健康教育模式,以实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的持续提升。
在接下来的墙报交流环节中★,师生们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墙报展示区汇集了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产业★★★、学校体育、运动训练学★★、运动健康不同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吸引了众多目光。参与者们围绕各自的研究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思路、实验方法和创新发现★★★。
体育教研部赫忠慧教授主持了专题报告环节★★,张晓圆、钱永健、曲飞扬★★★、贺婉婷、孟昀晨和周建东六位师生参与了本次专题报告。
在大会闭幕式上,体育教研部科研办公室主任张展嘉对本次科报会进行了总结。他提到,会议共收到63篇投稿,共评选出一等奖13篇、二等奖19篇、优秀奖31篇。
2025年1月7日上午,北京大学“首在”体育2025新年论坛暨第43届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在五四体育中心205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过去一年,体育教研部紧扣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承接重要会议,充分展现了北大体育的引领作用;同时★★★,加强体育智库建设,增强了体育治理的话语权★★★;此外,还积极拥抱数智体育的新时代★★★,致力于打造具有北大特色的体育学科。
张晓圆博士获评2024年“首在★★★”体育学术年度人物。体育教研部学术委员会主席张锐在颁奖致辞中表示,张晓圆老师以医为根,深入探索健康体重的新机制,并积极投身于体重管理领域的研究★。她专注于多学科交叉的干预方法,在自然科学领域不断深耕细作,为众多教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随后★,王博为张晓圆颁奖。
展望2025年,王东敏表示,体育教研部将继续致力于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工作★★★,凝聚北大体育的创新力量,激发学科交叉的潜力,以构建北大体育的学术品牌★。同时,将完善科研管理机制,推动体育科研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此外★,体育教研部还将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北大体育科研的国际影响力,并聚集卓越的师资团队★★,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
随后,钱俊伟、董进霞★★★、郑重★★、王东敏和刘茂辉为获奖师生颁奖,会议最后★,王东敏为本次会议作出贡献的志愿者颁发了志愿服务证书。
王博在开幕致辞中肯定了体育教研部过去一年中在体育学科发展和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卓越表现,以及在科研工作中的突出成就。他强调,要抓住时代机遇★★★,加强体育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推动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合作★,促进交叉融合研究的发展。最后,他表示北京大学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是具有43年历史的学术盛会,希望能继续发扬特色★,不断提升质量★★★,越办越好。
体育教研部党委副书记王东敏在2024年科研工作报告中,全面回顾了体教部的工作重点、科研成果、学术交流以及科研服务等方面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