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搜狐,查看更多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阅读 ()
技术方面就只能靠自己平时的积累,大家可以根据技术方向老师的研究方向找相应的建筑热点:绿色建筑、碳中和等等(肖四今年就押中了两道咱们专业课的论述题大题)★,所以大家在12月份一定要多多关注技术热点。
176人(建筑100、景观35、规划41)另有超 139 人保送各大高校★, 其中超 7成 保送东南大学w66平台! (点击该链接查看2021年2022级东联学员保研战绩)注意★★★:
值得提醒的是,无论是真题还是模拟卷★★★,都是用来查缺补漏的★★★,不要太过于在意分数,把每一道题吃透比盲目刷题更为重要★★。错题一定要反复看,在重复的过程中会发现以前没有注意过的错误。现在选填题比重增大,希望大家提高计算能力,不要在不必要的地方出错。图表7 强化阶段的错题复盘NO.4 技术专项
1.以上仅统计东南大学分数;2★★.以上数据为累进算法;欢迎加入专注东联大家庭~东
武”的组合★★,在基础阶段做了《1800》★★,强化阶段做的强化教材配套《严选题》★★★,真题阶段用的是汤家凤的套卷,李永乐分章节真题也买了作为辅助★。最后是冲刺阶段,只做了李林四套卷和六套卷★★。
所以大家一定要到目标院校研招网上找最新的资料!不同学校的参考书目也有差异,但基本都围绕《建筑物理》展开★★,以下列出了部分不考快题的院校供大家参考。
很高兴受到东联的邀请★★★,我将从以下几部分复盘我的备考过程:报考原因-院校选择-各科经验-技术专项-其他经验★★★。
数学二包括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高等数学目前主流的网课老师推荐是“基础跟汤家凤★,强化跟武忠祥”或者直接跟张宇★★,线性代数建议跟李永乐老师★★,具体大家可以先试听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
以22考研结构方面的考察来看★★★,基本上不会脱离本科老师讲授的结构方面的内容,需要了解基本的结构受力★,结构选型的原则★★★。大部分内容在本科《建筑力学》《建筑结构选型》等课程涉及过★,前四章更偏基础一些,只需要从定性的角度对于不同结构或构件有大致的了解就行★★★。
2021年9月份出大纲以后★★,增加了一本东南大学出版社的《工程结构设计原理》,东大建筑学院官网随后发了通告只考1-4章,大家一定要多关注官网,以免向我一样多走很多弯路★★。
③(线小时做一套真题,一个小时整理答案。此时面对真题的论述题可能会无话可说★★★,不过也不需要过于担心★★★,每做一遍真题,对于这道题和这个知识点会有新的理解。这个时候的背诵可以根据知识点的重要性进行背诵。比如先背名词解释w66平台,再背简答题。
技术方向一般以数学二+建筑物理为主,具体因学校而异,不考快题这一点对于设计能力偏薄弱的同学十分友好。数学二在网上有着海量成体系的资源★★★,自学也完全没有问题,并且选考数学调剂的选择更多一点★。
但随后我发现用纸质笔记的缺陷,就是它并不能即时进行知识点的补充,因此随后我便用了一周用OneNote整理了一份电子笔记,这个时候还是分章背诵★★★。
东南大学是不透露历年真题的,因此在复习时我一并做了其他院校的真题作为训练★★★。从难度来说,同济>华工≈东南>天大★★,东南接近华工的难度。
具体的差异还需要大家可以针对不同学校的题目针对性的训练,由于每个学校的出题风格和考察重点不同★★,如果能够收集到目标院校真题的话,不建议广泛的做其他学校的试卷。
、整理错题等方式,定期对于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w66平台,制定更加科学、符合自身情况的计划★★★,并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不同学校的专业大纲不同,而且去年每个院校的技术方向普遍做了调整★★★,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为例,砍掉了传热学★★、建筑学基础等不同组合★,仅留下了★★★“数学二+建筑技术综合”,同时建筑技术综合从原来的一本《建筑物理》,增加了一本《工程结构设计原理》★★。
经过5年漫长的建筑设计的学习过程,我发现自己喜欢的不是传统的建筑设计★★,而是更加客观明确的技术,除了设计课以外的成绩都还不错,所以我没有犹豫很久便选择了技术方向。由于大部分建筑院校培养体系不注重对于数理能力的培养★★,所以选择考数学与否还需要综合大家的喜好和能力权衡。
12月★★★,再将建筑物理这本书过一遍★,用专门的答题纸进行答题★★,这时需要注重对于答题速度的训练,此时论述题不需要做大量的笔述★★★,口述即可,也不需要对于书上的解释完全一字不落的背诵下来,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背诵。
最迟8月前完成,基础阶段先把书整体过一遍★★,对于建筑物理有一个初步的理解★★★,目前建筑物理的网课比较少★★,大家可以去蹭低年级的课,热工学可以看b站上的重庆大学的网课。中国大学mooc上也有东南本校老师讲授的课程。